阅读记录

《为夫作宰》

1. 郑令史新官上任

《为夫作宰》小说免费阅读

城门口,万人空巷,百姓挤挤攘攘,有的举着果子,有的挎着时蔬,有的挑着鱼米,都朝着门口的一个年轻官员不断靠拢。

“郑大人此去京城,老婆子我也没什么好相送的,这是自家养的鸡,希望大人不要嫌弃。”一个大娘说着,颤抖着手就把篮子里的老母鸡给递了过来,老母鸡卧在其中,仔细一看,羽毛底下还有好几颗圆丢丢的鸡蛋,显然是刚下的。

郑清容连忙搀扶走得颤颤巍巍的大娘,笑道:“大娘能前来相送已是我的荣幸,至于这鸡,礼和心意我已经挑一个最重要的收下了。”

说话间,有人隔空高声喊话。

“郑大人,这次去京城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扬州百姓可都等着你呀!”

声音高昂,纵然是个普通人,没有内力加持,在开阔的街道上也听得十分清晰。

这次没等郑清容开口,旁边就有人主动撅了喊话的那人。

“说什么呢,郑大人可是要去京城当大官的,你要郑大人回来岂不是咒大人仕途不顺?”

周围人听了难免一阵失落,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想起来还是不忍。

扬州几百年不出一个好官,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还被上面给调走了。

也是,京官可不比地方官好?扬州再好?能好得过繁华京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总不能阻止别人奔向更好的前途,那和杀人放火有什么区别?

知道百姓们不舍,郑清容向前来相送的百姓们郑重一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无论郑某身处何方,依旧是各位乡亲的小郑大人。”

此言一出,百姓们齐齐高呼郑大人,声音一重接一重,整个街上的地面几乎都在轻微抖动。

你一句。

“郑大人,这是我自己家种的米,你带去京城吃,京城虽然富饶,但吃食什么的哪有我们自己家种的吃起来香。”

她一句。

“郑大人,这是我今早刚打的鱼,你也一同带去京城,尝个鲜。”

又一句。

“郑大人,还有这果子,你也一定要收下……”

挤在最前面的百姓们卖力地高举着自家蓄养的鸡鸭,生怕郑清容看不到自己,挤挤攘攘七嘴八舌一个劲往郑清容手里塞,那些在后面的百姓们一时间接触不到郑清容,一着急便把手里的东西朝着前来接应的马车方向抛去,说什么也要把东西给郑大人带走。

那被派来接应郑清容的小吏一直守在马车旁,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不禁叹为观止。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扬州佐史,居然能让百姓倾城相送?

这是把这位郑佐史当成父母官了?

可历朝历代这么多父母官,都不曾有人能让百姓如此相待,顶多就是受过恩惠的一些人前来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再多的就是城门口遥遥相送而已,怎么可能会有现在的这般阵仗?

小吏心下震动。

早先时候就听说扬州有位大名鼎鼎的郑佐史,明明是个小小的佐史,但当地百姓不知刺史,只认这位郑佐史。

百姓们口口相传,一时间传到了京城去,当今圣上也想知道这位郑佐史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正好刑部缺人手,便把人调去了京城,到刑部刑部司做一个令史。

东瞿官制严苛,令史、书令史之类的下属官员虽然未列入正式九品官员,但其选拔也有一系列的程序,入流也好、迁转也罢,都需要通过早已经规定好的流外铨来进行,像这种直接调集某个州佐史来担任令史的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虽然令史只个流外官,但从一个地方佐史摇身一变成了京城的流外官,不仅是尚书省下的,还是皇帝钦点,怎么也算是出人头地了。

小吏起先还以为那些传言不过是夸大其词,一个小小佐史再怎么有本事也不可能跨过当地刺史去,如今亲眼看见扬州百姓投掷瓜果鸡鸭相送的场面才知道传言非虚。

这位郑佐史确实有几分本事。

不对,现在该叫郑令史了。

有人打头把自家的果子和蔬菜抛到了马车上,后面的人见了也纷纷想效仿,一个个托举着东西跃跃欲试。

人群激动,这要是全都砸过来,免不了要生乱。

见过兵马生乱的,送东西送出乱子的还是头一次。

小吏还在想待会儿要是乱起来自己要躲哪里才能避免一场祸事,结果动乱刚起苗头就被郑清容给掐灭了。

站在正中的郑清容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停下扔食物的动作:“承蒙各位乡亲厚爱,郑某感激不尽,郑某虽无潘安之貌,但亦对瓜果有怜取之心,这要是摔地上,大人我心疼啊!”

说着,当真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众人被这幽默风趣的说话方式给逗笑了,知道郑大人是在婉拒她们送东西,也都停止了要抛东西的动作。

原本方才差点儿就要控制不住的场面,被这么一调笑,居然奇迹般地平定了下来。

“谁说郑大人没有潘安之貌,郑大人貌比潘安!郑大人最好看!”人群中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句。

嗓门清亮,不是来自娇羞的女子,而是男人的声音。

郑清容一拂袖,冲着喊话的人问:“哎,大人我只有容貌好看吗?大人我这些年的功绩难道不好看吗?”

此言一出,百姓们再次笑了起来。

“扬州能有大人,是我们扬州之幸。”

“郑大人威武!”

“郑大人!”

“……”

人群再一次高呼郑大人,声势浩大尤胜之前。

小吏不由得多看了郑清容几眼。

这位郑令史看起来年纪不大,不过十八十九的样子,没想到这般受百姓爱戴,甚至能和百姓们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当官的架子。

而且百姓们都很敬重这位郑令史,在郑令史开口的时候会自动噤声听话,当郑令史有什么动作的时候百姓也会十分默契地停下来听指挥。

若非十分拥护尊崇,怎么可能做到如此?

小吏觉得,这位郑令史看上去不像是官员,更像是融入大环境的领头羊,无关年龄,无关身份,只要站在那里,人们就会自动看齐。

当官能当成这样的,实属难见,起码他在京城没见过。

笑闹间,有个小女孩摇着拨浪鼓上前来,瓮声瓮气地问:“大人,听阿娘说你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当大官,那我以后还能见到大人吗?”

郑清容蹲下身来,和女孩平视,伸手揉了揉孩子的头,笑道:“当然可以了,你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就能见到我了。”

“女孩子也可以读书科举吗?”小女孩两只眼睛亮闪闪的,很是可爱。

郑清容认真道:“现在是不行。”但将来未必。

当然,后面这句话没说出来。

马车旁的小吏听到女子科举这件事不由得冷嗤一声。

心想这郑令史是被扬州百姓捧得找不到北了吧,这种疯话也说得出来?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自古以来哪有女子科举的?以前倒是有一个,只是……

想到这里,小吏连忙看了四周,神色惶惶似乎很是不安。

当初这件事除了上面的那些大官,涉及其中的人都被秘密处理掉了,朝廷封锁了消息,抹去了这位女子的存在,连同抹去了有女子科举并且一举夺魁的这件事。

他也是无意间听人提过这么一句才知道当中内情,后来那人莫名其妙死了,他就知道这件事不足为外人道,只能烂到肚子里。

现在听到郑清容这样说,一时不禁有些恍惚。

小孩子似懂非懂,糯着声音又问:“大人说的金榜题名是像陆哥哥一样吗?阿娘说陆哥哥中了状元,也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当大官去了,人人都说这是天大的喜事,可是那些大人们都欺负陆哥哥,把陆哥哥欺负丢了官,还把时姐给逼死了。”

听到陆哥哥三个字,郑清容的手一顿。

一旁的小吏自然也注意到了孩子口中的陆哥哥这个词,这世上姓陆的不少,但今朝中了状元,又是扬州人的,就只有陆明阜一个。

说来这位陆状元也是个风云人物,到现在酒楼茶馆都还能听见他的故事。

十年寒窗终折桂,金殿传胪抗赐婚,宁可去服脱冠不要这来之不易的状元之位,也不愿做安平公主的驸马。

只因家中有一位两小无猜的青梅,二人早已定了终身,一路扶持,生死相付,这才走到了今日。

读书人重诺,绝不做背信弃义之事,如此情分,陆明阜曾在圣人前立誓,定以状元之身相报,宁死不负。

读书人也最是讲究,寒门出身的就更是穷讲究,在圣人前立下的誓言本就如同阎王簿子上的生死令,更何况是毒誓。

但婚都当着朝臣的面赐了,要是收回皇帝的面子也挂不住,若朝令夕改成为常事,天下谁还臣服于皇权?

于是陛下便问他:“在你眼里,是圣人大?还是圣上大?”

这是一个要命的难题。

若是说圣上大,那就是得罪了天下所有读书人,陆明阜自己都是读书人出身,真要这么说了无异于自掘坟墓。

可若是说圣人大,那便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掉脑袋都是小的,搞不好还要诛九族。

问题之刁钻,无论怎么说都要得罪另外一方。

就在百官以为这位新科状元必死无疑的时候,陆明阜开口了,声色清清冷冷,不卑不亢。

“圣上即圣人。”

看似简简单单五个字,却巧然化解了皇帝抛出的致命一问。

原本是对陆明阜的拷问,这么一说便转嫁到了皇帝身上。

表面上看是捧了皇帝一把,给皇帝抬了高帽,但是实际上却给皇帝留了个坑,皇帝的最终做法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若是皇帝坚持赐婚,逼陆明阜违背在圣人面前立下的誓约,转而娶安平公主,那就是承认自己非圣人。

没有哪一个君主愿意让自己背上不是圣人的名声,尤其在周边国家虎视眈眈,战事一触即发的局势下。

陆明阜此举甚险,虽然规避了问题,但也犯了忌讳,相当于把皇帝架在火上烤,很容易给皇帝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一个刚考上的寒门状元,要背景没背景,要人脉没人脉,这要是惹了皇帝不快,此生的前途也算是尽毁了。

就在百官揣测这位状元是要丢仕途还是丢人头的时候,最后皇帝袖手一挥,大笑着收回了赐婚成命。

不仅没有削去他的状元身,还给了他一个六品翰林院待招的职位,一举成为天子近臣。

许是怕皇帝再动赐婚的念头,于是衣锦还乡第二天,陆明阜便把两小无猜的青梅娶进了门。

陆明阜如此作为,人们还以为他这位相识于微末的青梅是个当垆卖酒的卓文君,不然何德何能让陆明阜在大殿上赌上前程为红颜。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陆明阜这个青梅胸无点墨,大字不识一个,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傻子,经常说一些离经叛道的疯话。

众人是既无奈又无法,简直恨铁不成钢。

陆明阜放着金枝玉叶的公主不要,偏偏娶一个傻子,就算再怎么感叹他重情义也很不理解。

而陆明阜和他那个青梅的这桩婚姻也如同众人不看好一样,并不美满。

婚后第一天,二人相敬如冰。

婚后第二天,二人相敬如兵。

婚后第三天,二人相敬如殡。

邻里有时甚至能看见二人动手,那动静,半夜都不带停的,严重的时候还能见到陆明阜第二天红着眼出来,那身上被打得哟,脖子上的伤痕遮都遮不住,一看就是下了死手。

婚后第四天,两个人倒是没动手了,因为陆明阜反对沈翰林变法被贬了。

他那个青梅发妻虽然脑子不太好,但也是个十足十的人精,得知此事后怕被牵连便自己跑了,结果半路摔下山崖死无全尸。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众人难免感叹,陆明阜是仕途没抓住,人也没捞到,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梦,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说得知那傻子身亡的消息,陆明阜甚至急火攻心吐了血,看样子恐怕也要跟着去了。

想到这里,小吏摇了摇头,倍感唏嘘。

不过京城就是这样,有的人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