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迢迢》
《隐隐迢迢》小说免费阅读
Chapter.07
祝恩慈没有深思他话里的含义。
只是从面前这个男人年长的眉眼里,看到了一点点希望,也心猿意马地去揣摩“他的世界”。
他应该是喝了点酒,身上有少量的酒气。
喝了酒,人的心肠与肝胆都会变暖。
于是这点暖,也照拂到了她的身上。
“烫伤了,先去处理一下。”
方清悬见她不发话,往她手上隔空指一下,不知道是点她受伤的指腹,还是指着她那口袋书,说着:“背单词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祝恩慈难为情地折起一节指骨,试图隐藏那一点受伤的红痕。
旁边有家小的药店。
方清悬要了膏药,站在那儿候着,等老板取过来。
药越过他,被放到她手里,祝恩慈很低地说了声:“谢谢。”
他始终没有直白地提起钱,成年人有成年人谈事情的话术:“学校那边你照常去,有问题我会跟校长交涉。”
他习惯了把话讲得隐晦,以至于祝恩慈愣了愣,在想他的意图。
方清悬看她懵懂的样子,说:“不管怎么样,把书念完。”
祝恩慈生怕表情太窘迫,手里找点事做,拧开了药膏,乱抹一气,指尖颤颤的,声音也呆呆的:“您为什么愿意帮我?”
方清悬打了个比方:“路边有个刚学走路的孩子跌倒了,你会不会去扶一把?”
祝恩慈不吱声。
他又说:“很简单的事,顺手就做了。你要是在我跟前儿跌了,我袖手旁观,倒成了我的罪过。”
对她来说天大的事,对他而言是举手之劳。
他把话讲得这样云淡风轻,看不出丝毫的图谋。莹润的北方口音,让人听起来大气而舒展。
祝恩慈想到刚才那一张照片,说:“老师是从北京来的?”
方清悬回:“问这个做什么?”
她不说话,轻抿唇线,眸子里有某种含义,好像一副要深深记住他的样子。
突然有道千恩万谢的视线落在身上,方清悬不太爱承受这般重量。
他让她放宽心,说:“路靠自己走,就当我是一阵风吧,送你一程。”
她视线轻轻颤摇。
方清悬不等回答已经转了身,顺便问一句:“现在有什么想要的?”
她不解:“现在……吗?”
“就现在,答应你一件请求。”
她又问为什么。
他带点笑意,说:“撞破小女孩的伤心事,已经是我的罪过。”
祝恩慈正想嘴硬地解释自己才不伤心,一低头,听见肠胃的声音:“我饿了。”
方清悬走她前面,闻言,回眸一笑说:“讹人的机会就在面前,就这么让你浪费了一把。”
他四下看看哪儿还有开着的铺子,“想吃点儿什么?”
祝恩慈真的出谋划策起来:“我知道有一家羊肉店还蛮好吃的。”
方清悬侧过身看她,“带路吧,走前面。”
那个阴气沉沉的夜里,她领着他找馆子吃饭。
路过一个长草的道馆,又经过打烊的佛寺,姜黄色的墙面印着佛家偈语。
森森的庙宇,百姓香客常来常往,俗世的欲望进进出出。
她走过那些古刹梵音,庙堂晚钟,睁眼闭眼,却都是一个男人淡然稳重的笑容。
她从不信佛,却在人间看到了她的神祇。
极致的气温让水面冰封,流水不流了,冻了半月有余。
跟方清悬头一次来这儿时截然不同。
南方的冬天湿冷砭骨,让人无心欣赏这里的苍翠,他脚程匆匆,急着往回赶。
方清悬刚工作那几年,分管一些南部乡镇的基建建设基础和资源开发一类工作,也是为了日后打算,扶贫不是容易事,但有点成绩在身上,更方便在朝中站稳脚跟。
青山这一块的项目快收尾,他离开那天学校正开学,方清悬又想起那个女孩。
他的车停在祝恩慈家的布衣坊门口,五颜六色扎染的布条挂在外面晾晒。
穿过那些重重的色彩,他走到门外,看到正在捣鼓缝纫机的小姑娘。
方清悬如今回想起来最荒唐的事之一,跑到一个女学生家里去劝学。
他没进门,远远地出了声:“缝纫机在古代叫什么?”
“……嗯?”
祝恩慈抬头,就看到他站在门槛外边。
对着缝纫机还很茫然的眼神瞬间变得恭敬,她像答题似的紧张,连忙起身,说:“机杼。”
他被她这板正样子惹得低头一笑,“脑子转得挺快。”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书里写的,要背的。”
冬天过去,祝恩慈瘦了许多,她天生不长肉的体型,面目也苍白。
轻轻地咬着字,说端正的普通话。
她母亲大概不常让她做活计,女孩子的眼里身上都还有读书人的秀气与稚嫩。
方清悬进了屋:“《木兰辞》怎么背的?”
她真的答题,站在那里背了起来。
方清悬从兜里摸出一个东西给她,用手指点在桌上,推过去:“巧了这不是?”
祝恩慈一低头,看到一张邮票。
上面印的是连环画里的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他给她解释这张票的来历。
“今儿路过一邮电所,就在你们隔壁街上,见那卖邮票,想起我小时候用邮票写信,好些年不用了,我就让陈勉去抽了一张。”
方清悬又点了点桌上的“花木兰”。
“结果抽到了这个。”
祝恩慈把小小的邮票搁置在她的掌心,讷讷地问:“送给我吗?”
他看着她懵懂而清澈的眼睛,真诚地颔首说:“送给你。”
她把邮票握在拳中,又看他眉眼英俊的模样,出尘得像是画上的神仙。
眼前这个男人,是如此的温柔而具有力量。
就这么盯了他一会儿,直到将邮票都快焐热了,祝恩慈才想着倒水招待人。
但他并没有在这儿坐一坐的想法。
“报道去了吗?”方清悬来意鲜明问她。
“嗯。”
“妈妈情况怎么样?”
“还在手术恢复期,医生说挺好的。”
他微微思索,点头,又说:“事在人为。”
十五岁,祝恩慈遇到一个年长的前辈,他陪她蹲在冷肃的风里,告诉她:外面的世界未必好,路未必平坦,但你一定要去看看。
输赢未知,但你一定要上战场试试。
在青山,他们只见了三面。
而细枝末节的余温,无一不让她心折。
她对他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从北京来。
他连电话都不留自己的。
此去一别,怕远隔山水,真的再也见不到。
送完邮票的方清悬往外走,到久不出没的日头之下,被人叫住。
“方老师!”
祝恩慈跑几步到他的车前,在他上车之前问一句:“我还可以见到你吗?”
方清悬回头看她跑得仓促的脚步和凌乱的碎发,这个女孩子早慧敏感,始终给人一种超出年纪的稳重感,不过偶尔慌乱起来,也有一点无辜的可爱。
他看着祝恩慈静谧而遗憾的一副表情,不紧不慢地劝慰:“好好读书,会再见的。”
祝恩慈回去上课那天,冰封的南方大地回温。
山间的水流恢复生机,急急地淌过嶙峋的乱石,往目标的方向奔流而去。
方清悬也重新见到了这座小城的往日青翠。
他在车上想了会儿祝恩慈,又想到手机里那张十七孔桥上的合影。
想母亲胎死腹中的妹妹如果长大,应该和祝恩慈差不多大了。
方清悬不自诩是什么大好人,他没有那么多愤世嫉俗的情绪。
恰恰、不久前去探访早就闭关的国学大师,问他阴阳相隔的生母在那边有没有好过些?
被指点迷津,要多做善事,多布施。
时间过去,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终于认清自己六亲缘浅的命格。
竭力挽留的东西随着年深月久,再难以捕捉,浑然不觉间,却又阴差阳错地抓住了什么。
人跟人的缘分,大多建立在阴差阳错四字之上。
交集浅浅的三年,让他早不太记得那女学生的相貌。
直到她重新现身,来到绮园,褪去未成年时期的青涩姿态,端端正正的模样,好让人恭敬地喊声“祝小姐”了。
“祝小姐”和大多数不爱听戏的人一样,歪着脑袋,不知道意识飘到哪里的九霄云外去了。
只有老太太兴致仍然高,跟着台上演员的唱词一起哼唱着。
方清悬坐在她旁边的太师椅上,肩膀上多了点重量。
他一点不恼,饶有兴趣地挂点笑在嘴角,想她几时才能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他身上。
直到一只蝴蝶悄然飞来,往她那边的耳廓一停。
祝恩慈还在梦里,当做是什么蚊虫,一皱眉,下意识就要抬手去拍。
他怕伤到蝴蝶,紧急捉了她的手,在她睁眼一瞬,两人的手贴在一起,骨节碰撞。
祝恩慈迟钝了三秒钟,紧急撤开,蝴蝶也飞了,将她耳梢都扇红了半寸。
他也慢慢放了手:“是蝴蝶。”
她仓促地撩一下头发,还算镇定地接了话:“我以为你今天不会来了。”
方清悬低眸看她一眼,因为挨着坐,距离很近,他声音低到都有些模糊:“在等我?”
男人低垂的眼睛和她之间的距离近得前所未有。
祝恩慈上瞥一眼,心乱了一个瞬息,有些不受控制地为之动容。
沉稳成熟的男人,面容之下又有些疏淡如霜雪的气质,手竟是暖的。
她尚没有想好怎么接话,他好整以暇地说下去:“大老远请来的戏班子,都是名角儿,不好伺候,我得看着打点。”
她缓过劲来,平静地说了场面话:“方先生还是妥当。”
那红楼画阁,光影流转在他半张脸上,方清悬又道:“顺便看一看,有没有人被我们家的小孩刁难。”
他意有所指的一句话,是为那天泳池边,她说蒋羽有个性的事。
祝恩慈有些不好意思回忆,说:“我那天喝多了点,讲的话不懂事,你不要往心里去。”
方清悬看着她,道:“晚了,已经往心里去了。”
他的语气漫不经心,骨节分明的长指捻着杯盏,没什么头绪地拨转把玩着。
祝恩慈也拿起自己的盛了茶水的杯子,学着他的手,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