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有一座天庭遗迹》

第171章 儒释道合一,醒梦有故人

《我有一座天庭遗迹》小说免费阅读

第171章 儒释道合一,醒梦有故人

老人笑眯眯发问,而周牧呢,只是悠悠吐了口清气,沉默的执了一礼。

守藏室内九十年,若大守藏室中的三万卷天下典籍,都看了一至两遍,

除了翻阅经典还是翻阅经典,九十年间张口说过的话只手可数。

以至于,周牧竟是真养出了一股子大贤大德的气质来,颇有一种阅尽红尘再回首的感觉,

且这些都是虚妄。

实打实的好处,那是半点没少。

毕竟,守藏室中,藏的是周及往前,天下有过的几乎所有书卷。

卦算之道,周易、连山、归藏,三部据说由伏羲、文王创作的祖卦书,周牧看尽了。

鬼神之道,帝王之道,千工百巧,岐黄之术.

连同力、气、长生、天,四境之由来、起源、发展、道理,也都看尽。

观书者自悟,九十年静心,周牧自身悟出的道理不知几何,悟出的妙法繁繁种种,

便就学识,他的确已不落于当年真正的老子】,即便真个与孔圣人论道,也未必会落了下风。

而这些,还只是学识。

神通,巨灵,大成。

九十年静览守藏之天下书卷,当了九十年老子,哪怕不曾修行,不曾参悟,这种领悟为主的路子,皆有破境。

大成巨灵,添拔山之力,若施展,躯壳膨胀千倍,力道暴涨千倍。

大成缩地成寸,一步走出,万里皆可纳于脚下。

大成枯荣,可使活物、死物,乃至气运、命数这等无形无质玄而又玄者,或枯或荣。

至于三门小神通.

也尽都圆满了。

圆满遁地,一念万里,而一息有百念。

则,一息间,若于土石中,可遁至百万里外。

点火,圆满,能燃起灾火,可锻烧仙金神铁,可融万物念灵。

煽风,圆满,能吹起灾风,灾风自脏腑心神中吹起,可带来天人五衰,一吹皮肉骨散,二吹神魂消融,三吹,则一身修为付诸东流。

灾火,灾风,若再得灾雷,凑齐三灾,是能烧、吹、劈灭顶上三、胸中五气的——三聚顶为不朽,五气朝元显神圣。

便是那真王和神圣,若一个不慎,无有防备,受了三灾加身,是有身死、道消之可能的!

“可惜,吾只得两灾。”周牧如是做想。

不止神通。

扶摇功,第四重,周身力道、法力,增幅十六倍。

元始阴阳经,接近小成,若非法力微薄,恐是已然小成,结出元始阴阳法相】矣。

这些,即周牧九十年之所得。

太上老君凝视着眼前的沧桑青年,微微含笑:

“果然性子沉稳了许多,不似之前那般浮躁,也算有了点得道高人的模样——就是修为还是太浅薄了些。”

顿了顿,祂摇头道:

“否则,倒是可凭老子】之名,行走人世矣。”

周牧平和道:

“法力深广,体魄强弱,丈量不了我。”

三个大成神通,三个圆满的小神通——当下的周牧,的确已非境界可以局限的。

至少以万寿之身对敌天境,不难。

太上颔首:

“你既有此心,那便以老子之名,走一走人间?”

周牧抬了抬眼睑,云淡风轻的施了一礼:

“那便假借前辈之名。”

“算不得假借,本就赠了你这一身。”

话落的瞬息。

周牧的面容开始发生变化,成了一个垂暮老人,正是之前在人世荒漠中的平凡老头形象,

却也又是守藏室九十年中,那不言不语的守藏史。

“此后,汝便得两重本相,一为汝之真我,意气风发之青年,一为老子之身,大贤圣德之老朽。”

太上如是说道,微微含笑:

“周朝的守藏室,在那一个时间段是有独特气运和‘天命’的,你可莫要小看你这九十年,往后的好处更多”

顿了顿,老人平和道:

“多的不说,你如今法力、体魄同修,却未必不可走一走儒家的路子,儒家修行路途虽是后起的,但儒释道并称,自然也是有独到之处的。”

周牧愣了愣,儒家修行法?

那是什么?如同上辈子故事书里那般,养浩然正气么?

太上似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

“你若以后有缘,且又有兴趣,未必不可走一走此道。”

祂耐心解释:

“儒释道三家合一,才是正途,道门,先修法力,再修德行,后修体魄。”

“佛门,先修体魄,再养法力,后修德行。”

“而儒家,则先养德行,才练法力,不修体魄。”

“儒释道合一,便是法力、体魄、德行并齐,是一条真正通天路。”

周牧认真聆听着,求问道:

“法力,体魄,德行.皆是修行?”

“然也。”

太上颔首:

“若将人比作船筏,大天地比作无量海,法力是船桨,与大天地直接相接,你所修来的法力,也来自于大天地。”

“而体魄,则是那渡海的宝筏,浮在海上,不摇不坠。”

“至于德行,并非单纯的品德,要玄奥的多,德行越深,魂灵越厚,悟道越易,某种程度上,德行就是‘神’,即宝筏上的你,为真灵,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往往来说,德行深厚者,大天地钟爱,而漂在‘海’上的‘宝筏’,也自是少经风浪,顺风顺水。”

周牧聆听,若有所思:

“单修法力、体魄、德行,都是行不通的?”

老人摇了摇头:

“也不能说行不通,至少证道大罗是没问题,走单一的路也自然进境更快,但终究是偏途,三家合一,才是正路。”

周牧求知若渴:

“那儒家修行,不增法力,不添体魄,若是遇见险难.何来的杀伐手段呢?”

老人笑着道:

“德行深厚者,交感天地,一言出,万法皆随,若有敌来,天地都帮你杀敌,你且以望气的手段,观一观自己?”

周牧闻言,魂灵微微抽离,洞观自身,却瞧见体魄周遭、脑后,有德行】深厚,圣贤气机汇聚,宛若一片云海般深广。

老人此时道:

“你终究不是真正入了儒道门路,九十年也太浅,若你得空,不妨多历经几次那三十年岁月。”

顿了顿,祂含笑:

“若你能真正悟出守藏室中的玄妙,能真正担上老子】的名份,你那圣贤气机,将无边无涯,那时,你再修德行,或可.”

“一步比肩,儒家大德。”

周牧疑问:

“儒家大德?”

“然也。”

太上解释:

“大贤,即位比修行路的大能,大德,则对应的是真王】,若你能成为儒家圣人,便自是神圣之境,这可比你苦修法力体魄,要来的容易。”

“便是你如今之德行,若能入儒道,舌绽春雷,可凭德行压杀长生三关,这还是你不得其法,以最笨的路子看了九十年书!”

缓了缓,太上转而道:

“我观你有学七十二仙术?”

周牧沉稳点头:

“有,如今习得十九门。”

“嗯,还算不错。”太上点头:“那七十二仙术,连同三十六妙法,实际上,近半都是儒生,或者说德行的手段。”

周牧一愣:

“还有此事?”

一旁的瓷娃娃点头道:

“这我知道的呢,七十二术,三十六法中,许多都类于神通,要催生,必须要先发声,这就是修德行者的特质。”

周牧恍然:

“原来如此,我已明白了,若得机缘,会探一探儒道修法,会去养一养德行。”

他感激的做了一礼,体魄、法力、德行,便类于精气神,三者独立,又缺一不可,

自己修法力,练体魄,却从未养过德行——这九十年守藏室,也算是补回来一些。

念及此,

周牧便朝着老人再度行了第二礼,诚心诚意。

太上老君颔首,越看周牧越满意——倒不是周牧表现得多好,多么亮眼,也不是如何的天资才情举世无双,

但和之前的周牧比起来,可要好太多太多。

这一对比起来,太上竟是觉着,周牧要比自己那徒儿都顺眼了许多。

“行了。”

太上舒了口气,以后总算不用藏着掖着了啊

祂挥了挥手,道宫四面之宫墙叠格上,便有无数装着丹药的葫芦浮现,有种种异宝妙物,

整座道宫一时之间,霞光道道,祥瑞庆色共丹香宝气弥漫成雾!

如此,方才是本来的兜率宫】。

太上死死盯着周牧。

周牧神色平静,不为诸丹诸宝所动,就这么静静的垂手而立,眼睑低垂。

老君总算是完全松气。“慈悲,慈悲!”

祂含笑道:

“便先回那现世去吧,让小哪吒跟在你身旁,走一走红尘,磨一磨归墟之残留,等你将诛仙剑阵学成,再来带走天蓬。”

“是,前辈。”

周牧施礼,平和的牵起拘谨的瓷娃娃,一步又一步,沉缓有力的走至道宫门前。

他驻足,转身,施礼。

“多谢前辈,赐此机缘宝物。”

“慈悲,慈悲。”

周牧拉着瓷娃娃,缩地成寸,一步远离。

远离兜率宫的瞬间,他脸庞扭曲了起来,鼻中出气如牛,胸膛起伏不定!

“道兄,你这是?”瓷娃娃吓了一跳。

站在八颗狮颅前,

周牧神色骤然平静,微笑:

“无碍。”

他心脏怦怦跳动。

宝贝。

好多宝贝!

该死,太上前辈果然防着自己的!

“你您.总有不在的时候吧?”

他忍不住咽着唾沫,方才瞄了一眼,就一眼。

一溜串的葫芦金丹,数不清的异宝珍稀!

“可惜,没时间去碧游宫了。”

周牧如是想着,念头一动,玄金铜令浮现而出,朝着哪吒做了个请:

“哪吒道友?”

看似有灵,实则

只是死物的瓷娃娃走入玄金铜令,

旋而,景物模糊。

渐梦醒。

………………

“前面就到村子了。”

中年人张望着,笑着说:

“那儿便是虎头村,前几年一些苦命人从妖城逃出来后建立的。”

“这儿是大荒漠,鲜有妖族出没,虎头村得以延续,且这两年不少能人异士都在虎头村定居”

“如今的虎头村,倒是都可以称一声虎头镇了哩!”

说着,中年向导骑骆驼当先,带着一队人靠近虎头村,

他看了眼背后横在骆驼上昏睡的老人,又对着不远处的骆姑娘道:

“到了虎头村修养一天,明儿过了中午就出发,下个月估摸能到小石山镇!”

骆霜雨平静颔首,张望着虎头村,村子很广袤,至少住了上千户人家,在大荒中,也算是较大的聚集地的,

而这地儿处在沙漠,哪怕南朝的妖族开始肃清大荒,多半也找不到这儿来。

只是,人若聚的再多些,就真危险了。

村中家家户户,大都是石屋子,木房很少,一行人骑着骆驼,才过了村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